中國水利網站10月27日訊 (記者 高立洪 吳頔)10月25—26日,在中國水利水電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成立80周年之際,“水利的歷史與未來”水利史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出席開幕式,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水利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原副部長胡四一,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致辭。水利部參事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原副部長矯勇,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館院長單霽翔,歐盟供水與污水管理國家間聯合會前主席、國際水協古代委員會主任昂格拉克斯做主旨報告,我國著名水利史專家周魁一等做了主旨報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科學局局長、國際水文計劃秘書長J-C-布蘭卡女士和意大利國際水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發來在線視頻祝詞。來自國內外的100余家單位、機構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大會組委會副主席、中國水利水電學研究院院長匡尚富主持開幕式。
胡四一在致辭中談到了水利史研究的作用及貢獻、水利史研究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水利史研究未來展望等三個方面。他指出,歷史可以照亮未來。水利史研究工作要發揮綜合、交叉的學科優勢,圍繞新時期水利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為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提供先進的文化依托和保障。希望水利史研究者在繼承前輩優良學術傳統和豐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闊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準,與時俱進,求得新的發展,為我國水利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矯勇的主旨報告以《以史為鑒 保障國家水安全》為題,從防洪、抗旱和水利管理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歷史研究對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價值和借鑒經驗。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立足于中華文明悠久的治水史、著眼于當前水安全的重大問題,提出了富有建設性和發人深省的觀點。
研討會上,13位水利史研究者做了特邀報告。專家們還就古代水利史與水系環境演變,近、當代水利史研究,古代水利管理及水利社會,水旱災害史及傳統治水策略與科技,水利文化研究與建設實踐等5個議題10個專題做了分組討論交流,共做學術報告53個。本次研討會通過水利史研究領域各個方面的探討,充分展示了我國水利史研究的新理論、新模式和新技術,以及近年來取得的成果,促進了國內外水利史研究學者的交流,推動了水利史研究的合作和發展。此外,會議期間還推出了《水的歷史審視——姚漢源先生水利史研究論文集》這一水利史研究重要成果。
據了解,我國系統水利史研究肇始于1936年。水利史研究所歷經80載櫛風沐雨,逐漸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強的專業從事水利史、水文化、水旱災害史研究的專業機構,并贏得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水利學會主辦,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專業委員會承辦,陜西省水利廳、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寧波市水利局、淮安市水利局、紹興市水利局、陜西省涇惠渠管理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協辦。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作者: 高立洪 吳頔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