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人,真的很動人!(三)
發布日期:2021-02-10 來源:江蘇水協
又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故事的寒冬
鎮江接連迎來兩波“史詩級”寒潮,
連續多日最高溫度零下,全市進入速凍模式。
對全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造成嚴峻考驗。
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橙色應急響應,將供水區域劃分為東部、城區、丹徒、金山四大片區,采用“分片區駐點、專人化負責、統籌化管理”方式,統籌外包隊伍、物資、車輛等,通過“網格化管理、區域化聯動、精細化組織”,全面做好極端天氣情況下的供水設施搶維修工作。
東部片區
東部片區由原來的焦山及丁卯片區合并而成,總負責人為給排水工程公司經理徐志芳和客戶服務部副主任繆其程。
這個片區是四大片區中維修量最多的,最忙碌的一天曾經接收到400余張工單。據繆其程回憶,1月1日至1月15日,他們共接收工單2770份,其中江濱新村、花山灣、桃花塢三個老小區的維修工單占到一半以上。每個人工作到晚上9、10點是家常便飯。
兩位負責人分工明確
徐志芳
統籌所有搶修人員調配和現場協調,按照公司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每一個“格”內都明確落實現場負責人。同時,針對交叉區域及與其他大區分界區域則實行靈活機動的處理方式,優先選擇距離維修點近且目前任務量較少的維修隊伍,而不拘泥于區域劃分。同時,在維修時也不局限于工單,如果現場發現其他供水設施損壞的情況,也一并進行維修。
繆其程
坐陣大后方協調統籌。他在原本負責焦山片區時便首創了“一天一圖”,即每天用一張圖展示片區所有搶修信息,包括材料管理、后勤、工單統計、維修區域、維修隊伍、維修任務等,維修工單完成一處劃掉一處,每天通過這張圖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各支隊伍的任務量及維修時間,從而能夠更加優化流程并合理調配工作任務。
在他們的帶領下,江濱新村、桃花塢和花山灣這3處維修量最集中、維修任務最重的區域主要由王羅順、張建生、唐超、王永鎮以及倪忠全等人帶隊的3支維修隊伍負責,所有換表任務由換表班王振剛帶隊負責。老小區經歷兩次寒潮后水表、水管凍損情況較為嚴重,搶修工作極其艱巨,加之氣溫連續多日保持零下,現場條件十分艱苦,搶修作業難度極大。盡管疲憊,但大家都全力以赴,確保老百姓能早一點用上水。而除去這3個小區的其他區域則由劉慶和秦漢分別帶隊進行維修,防凍保供期間搶修車輛緊張,他們都主動開著私家車跑現場,無一句怨言。

盡管任務重、時間緊,
但在防凍保供最緊張的那段時間,
東部片區自行克服了人員不足的困難,
硬是咬牙完成了所有維修任務。
給排水工程公司工程管理科的丁建強今年即將退休,考慮到維修工作強度太大,徐志芳原本不準備讓他上一線,但隨著防凍保供形勢愈發嚴峻,丁建強二話不說帶著隊伍沖上搶修一線,雖然身體素質不如年輕人,但他沒有絲毫退縮,“在崗一分鐘,奉獻六十秒”,他用實際行動給年輕后輩們“打了樣兒”。
城區
同樣難啃的“骨頭”——城區則交給了給排水工程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經理孫建軍與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陳鋼。
兩位負責人分工合作,孫建軍主要負責現場調配及問題處理,陳鋼主要負責任務分派及工單處理。他們將城區以解放路、中山路為界劃分為4個區域,分別由周金才、陳歡、呂飛及馬強帶隊進行搶修。在防凍形勢最嚴峻的那段時間,基本每天都要處理300至400張工單,搶修人員每天都緊繃神經,緊張而有序的忙碌著……其中周金才和陳歡所負責的區域任務量最大,他們分別每天平均要處理100多張工單。
周金才負責的區域主要包括大市口、彌陀寺巷、大西路,而陳歡負責的區域則主要包括南門大街、正東路,這些地方基本以老街巷及老舊樓房居多,不少水表井在用戶家中,表后很多管道為用戶自行安裝,現場情況十分復雜,給搶修增加了極大的難度,修一處閥門可能就要花上一天的時間。
很多時候還要帶水作業,氣溫零下8、9度,大風刮得呼呼作響,搶修人員跪在作業坑邊,雙手泡在冰冷的水中,但手上的動作卻始終不停,每個人都明白這時候是與時間賽跑,必須克服現場惡劣作業環境,保質保量完成搶修任務。

這段時間
他們晝夜堅守保供一線
奔波在呼嘯的寒風中
城區老街巷多,大家往往都騎著電瓶車到處跑現場,有時工單多到電瓶車的電用盡都來不及充,又立馬換成私家車繼續奔波于搶修的路上。
盡管已拼盡全力,但也有不少無法立刻解決的用水問題,但老百姓需求急切,有時情緒激動甚至會破口大罵。面對這樣的情形,大家始終保持足夠的耐心,認真傾聽其訴求,耐心解釋溝通。經常深更半夜還在接聽用戶來電,每個人每天打出大幾十個電話都是常事。
丹徒片區
水處理設計研究所所長張義擔任丹徒片區負責人,率領鄧志強、孫五根、孫麗君為隊長的搶修小隊共計20余人連續作戰。
進駐丹徒片區的第一天他便建立了“丹徒區防凍保供”微信群,主要搶修成員都在群內,工單會第一時間發到群內并得到及時反饋。在第一波寒潮來臨前,他們便對整個丹徒區域進行普查,對金色陽光、光明景園等8個高層小區的管廊井檢查門進行封閉工作,同時抓緊時間對埋地式水表進行補充填沙。
與寒潮賽跑
他們與時間賽跑,就在寒潮來臨前一晚11多點鐘,搶修人員依舊在挑燈夜戰,確保埋地式水表井填沙保溫到位。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沒有白費,在寒潮中丹徒區域埋地式水表凍壞數量極少,辛勤的工作得到了有效驗證。
城南營業所所長鄧志強則帶領著抄表員上線巡查,主動查找解決工單之外的問題。他們巡查漏點時還都隨身攜帶簡易維修工具,遇到問題盡量自己動手解決。
防凍保供期間
他們基本每天都是晚上10點30分左右才能下班
工作強度雖大,大家不約而同以集體為先,工作不完成沒有一個人提出下班,有時多出幾張工單大家甚至會搶著去干,全心投入,盡職盡責,確保防凍保供工作落實到位。
金山片區
隨著防凍保供任務的調整,原南徐片區與金山片區合并,由大港水廠建設工程辦公室主任、工程管理部副主任賈成林總負責,統一調度協調搶維修各項事宜。俞凱、徐永喜、丁建強率領3支搶修小隊每天要處理近200張維修工單。
俞凱率領著自己的小隊承擔起了整個南徐片區的保供工作。他既要到現場參與維修還要通過手機接收、分配工單,一天結束后連消單統計工作也由他自己完成。盡管工作量如此之大,他卻能把每一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一絲不茍。
賈成林
片區合并之后,賈成林將朱方路營業所作為臨時指揮點,作為負責人,除了要統籌維修工作以外,還肩負著一項責任,那就是做好群眾的解釋溝通工作。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到所內向他反映用水問題,有些居民來的時候情緒非常激動,賈成林耐心安撫,冷靜的向大家解釋我們的工作進展和維修流程,盡力減少矛盾激化的可能。
采訪中,四個片區的負責人
不約而同都有一種感慨:
“大敵當前,無需動員。”
面對困難,真真正正感受到了咱們供水人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天寒地凍、滴水成冰,連續十幾天高強度的戶外工作,常常是手中的活兒還沒做完,又一個緊急任務必須快速完成。如此大的壓力,沒有人退縮,只要任務一來,大家便齊心協力,想方設法去完成,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開私家車跑現場、用自己的手機每天打出幾十個電話聯系用戶……此時沒人計較油費、停車費、話費,不少人家中遇到困難甚至生病期間都堅守在一線,全力奮戰只為早日讓老百姓能用上水。
在這次“史詩級”寒潮中,
還有許許多多打動人心的人和事,
鎮江供水人再一次用
實際行動詮釋了
“連續作戰、舍我其誰”的
“鐵軍”精神。
遇到困難不低頭、面對挑戰不退縮,不怕接硬任務、主動啃硬骨頭,踐行著“人民供水為人民”的初心。